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首走过的曲折辉煌历程,过往岁月许多令人难忘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突然间想起儿时乡间玩伴的乳名。
小荒、困难、救济,都是我儿时的玩伴,年龄比我大两岁。说起乳名的来历,要从1950年他们出生时说起。那年淮河发大水,现在村里的老人每每提起,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水患凶猛,灾情严重,房倒屋塌,庄稼颗粒无收。”种地的人都知道,庄稼不收当年穷,更何况新中国刚从战火中走出,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灾后,村民的吃穿住用十分困难,我的三个玩伴就是那年先后出生的。那时乡间有文化的人不多,都是斗大字不识几个的文盲,赶上荒年,给孩子取名定号更没有讲究,加上“贱名好养活”的旧俗,就按年景收成随意给他们取个名儿。
三个人中,“小荒”早几天出生,他的乳名不难理解,遭遇特大洪涝灾害肯定是饥荒年景。不久,“困难”跟着落地了。因为他俩在村里是同门同宗又是同辈,出生时他娘说:“这孩子来的不是时候,遇上荒年缺吃少穿的,就叫‘困难’吧。”当年归了冬,天寒地冻日子更加难熬,大家理解政府的难处,不吵不闹自己扛着。听老人说,那年的冬天特别寒冷,淮河结冰封冻,船只停航。 就在村民们饥寒交迫、缺衣少粮最困难的时候,人民政府送来了救济粮和救灾的棉衣棉被,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啊。领到救灾物品的村民,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称赞共产党英明,人民政府好。
当时,我家的一个近门嫂子生产,原先正为坐月子发愁的家人,因为领到救灾粮物,解了燃眉之急,转忧为喜。我大哥手一拍,就给我侄子取了“救济”的名字。村里还有一些小伙伴叫建国、社会、抗美的,他们的名字也都是有故事的,我之所以对“小荒”等三人的乳名记得清,是因为他们的名字后来在我们村里成了歇后语。如某人遇到棘手难事抓耳挠腮时,旁边就会有人出主意说:“‘小荒’有困难,赶快去找‘救济’呀。”话里话外可以听出人们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依靠。
解放前,淮河也经常发大水,那时战火连绵,灾荒再严重也没有人管老百姓的死活,大家只能自己熬着。灾年饿死人、冻死人的事,也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沿岸的人民吃尽了苦头,祖祖辈辈都期盼着淮河能得安澜。我有两个家门哥哥,他们的乳名一个叫“安淮”,另一个叫“淮安”。安淮、淮安颠来倒去两个字,老人们给他们取这个名字就是祈盼淮河不再泛滥成灾,年年能有好收成,能吃饱饭有衣穿。解放后,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新中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淮河治理,成立了国家治淮委员会,实施了大规模的治淮工程。那个年代出生的孩子,很多就用“治淮”作了乳名。这个名字反映了党领导人民根治淮河水患的决心,记录了新中国治理淮河的伟大工程。
经过几十年治理,如今淮河两岸防洪大堤固若金汤,淮河两岸成了名副其实的安澜之滨。一座座气势如虹的公路、铁路大桥飞跨两岸,天堑变通途。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老辈人不知传唱了多少代的歌谣,如今已经梦想成真。两岸的淮河儿女们,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装点着母亲河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系禹会区退休干部 夏长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