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与帮教工作,是关工委的重要职责。蚌埠市关工委秉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创新帮教路径,连续23年深耕“法治关爱进高墙”活动。该活动2019年获评全省关工委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品牌,2024年、2025年先后获省委、市委领导肯定批示,相关经验在全省推广。

在帮教活动中,市关工委联合数十家市直部门、企事业单位,累计投入近百万元,为帮教对象送去学习生活用品。同时注重思想与心灵关爱:每一次走进监所,都会带去《致蚌埠籍学员的一封信》;面对面的座谈交流,即使在疫情期间也通过视频连线不中断;精心组织的文艺演出,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唤醒良知;《今日蚌埠》纪录片的播放,激发起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与未来的向往。多年来举办20余场心理辅导,覆盖5000余人次。
进监帮教后,市关工委组织县区关工委通过上门回访、电话告知,向家长反馈在教人员改造情况,助力家庭协同帮教。刑释解教后,再联合基层关工委与“五老”结对家访,解决实际难题:帮刑释人员李某办理入户与身份证,为刘某追回银行卡被盗刷的5.5万余元本金及滞纳金,为创业初期的顾某联系业务。如今,多数回归人员开启新生活,近十几年数据显示,经“五老”结对关爱与社区矫正的释放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显著下降。
针对成年服刑犯子女成长困境,市关工委延伸关爱触角,协调乡镇、学校等加强隐私保护与政策照顾,解决其就学、就医、生活难题。2024年,为一对服刑夫妻的两名未成年女儿免除每学期1700余元学杂费,并纳入社区困难帮扶,直至父母出狱;2025年,还协助两名即将刑释的未成年犯对接再社会化需求,为“特殊家庭”孩子撑起保护伞。
为让关爱长效化,市关工委建立两大机制:与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搭建监地互访机制,实时互通在教人员改造与家庭情况;打造帮教阵地,2024年联合市民盟在省未管所挂牌“黄丝带帮教基地”。截至目前,全市县区关工委已联合司法部门,建成6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4个“五老”法治教育工作室,让帮教工作有章可循、有地可依。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