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银发天地 > 关工工作

“五老”暑假伴成长 红色文化润童心

发布日期:2025-08-19 08:13来源:蚌埠市委老干部局 作者:老干部局 阅读次数:
[字体:  ] 打印本页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红色研学活动在五河县临北乡官塘铺村圆满落幕。活动由五河县临北初级中学关工委与临北乡官塘铺村老年学校关工委联合举办,通过书法篆刻、实物讲述、遗址探访、剧本创排等丰富形式,让青少年在乡土记忆中深刻感悟红色基因。

  官塘铺村老年学校墨香四溢,临北初中关工委成员、“五老”骨干黄树凯手持狼毫,在宣纸上挥洒《兰亭集序》的飘逸。“永字八法要这样运笔......”老人俯身握住学生的手腕,带孩子们感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力道。学生们认真临摹的汉字颇得古韵,赢得“五老”们连连称赞。篆刻环节妙趣横生,黄老师将一方寿山石固定在印床上,让孩子们轮流体验冲刀技法。当印文“红色基因”在宣纸上清晰拓印时,少年们眼中充满了对传统文化魅力的惊叹。

  在村老年学校的展室里,一件件饱经风霜的农具和画作,成了最鲜活的乡土教材。老模范朱正友颤抖的手抚过展柜中的铁叉:“这把锈蚀的铁叉,就是当年十八勇士用过的武器......” 他将1937年那场悲壮的战斗故事娓娓道来。随着讲述,以道士身份为掩护的共产党干部焦智(本名李现猛)的形象逐渐清晰——正是他秘密组建了那支由摆渡人、农民组成的抗日队伍。当讲到黄汝昌沉船明志时,黄树凯指着由县教育局关工委报告团成员、临北初中关工委副主任夏玉桥制作的《沉舟记》画作,向孩子们深情描述画中新婚妻子对诀别的青年思念的场景。

  随后,研学队伍抵达古渡口遗址。在黄树凯指引下,学生们测量着那艘88年前沉船的残骸:3.7米的榆木船身上,拴桨的穿钉仍倔强地扎在船帮。“这就是破釜沉舟的实物教材啊!”黄老师感慨道。一名学子突然指着船头喊道——那里有道深深的砍痕,印证了老人关于“自沉明志”的讲述。孩子们自发采集野花编成花环,轻轻放在沉船旁。在研学活动的尾声,学生们根据宣滩村烈士陈实的故事排练自编短剧。这位23岁的抗大学员,在创作红色歌曲《不学张大疤》后不幸被捕,宁死也要保守党的秘密。

  本次为期一周的特色研学活动,是县关工委实施的“银发智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五河县临北初级中学关工委积极探索暑期关工工作新路径、实现校村关工工作有机融合的成果。“五老”成员们发挥“活地图”优势,将红色景点串联成“15分钟研学圈”,更独创了“1+N”陪伴模式:每位老同志定点联系3-5名学生,带领他们走访抗战亲历者后代,共同整理出《临北烽火》手抄本,让孩子们在乡土记忆里感受红色基因,用稚嫩的笔迹,续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Copyright © 2013 中共蚌埠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蚌埠市体育路26号  联系电话:0552-2044469  电子邮件:bbzdk@163.com
皖ICP备17010528号-2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275号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