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及意义
党组织活动阵地是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凝聚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其进行教育管理和开展各项组织活动的重要场所。安徽省委组织部、安徽省委老干部局在2022年9月印发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规范设置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推动离退休干部党建资源共建共享共用,2023年6月前各县(市、区)依托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等现有资源至少建立1家老党员之家(老党员驿站、老党员工作室)等党建共享阵地。蚌埠市委老干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以及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相关工作要求,本着“党建引领、联动共建、资源整合”的原则,以打造“老党员之家”提升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质量,破解离退休干部党建阵地活动单一,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缺少常态化的组织活动载体和规范化的思想教育阵地等突出难题。
2023年,蚌埠市委老干部局已命名首批10个老党员之家(包含市老年大学、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市老年康复医院休养中心、蚌山区南山社区、怀远县检察院等),覆盖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初步实现阵地功能集成化、管理服务精细化、组织生活便捷化、作用发挥常态化,为离退休干部党员提供了学习、活动、交流、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为更好的推动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学习活动阵地纵横集群发展,架起党组织联系、管理、服务离退休干部党员的“连心桥”,笔者深入18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5个社区以及部分县区党建阵地,通过开展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走访了解离退休干部党建阵地工作实情,探究依托“老党员之家”激发党建阵地动能的路径。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统领突出主线。蚌埠市委老干部局把老党员之家纳入蚌埠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内容,制定“六有”建设标准(有场所、有设施、有标识、有氛围、有书报、有制度)。要求分管党建工作领导每年至少一次参加离退休党支部活动,在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老党员,传达党的温暖和关怀;对党员年龄普遍较大、工作开展有困难的离退休党支部,选配在职党员担任支部联络员或副书记、委员协助开展工作,随时掌握老党员对于老党员之家的所思所盼,并适时提供服务,有效推动全市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开新局。
(二)搭建平台汇聚力量。以老党员之家为平台,把老党员老干部组织起来、动员起来,着力挖掘“银发人才”资源。通过深入摸底,统计掌握全市近千名宣讲、经济、文体、调解等8类专业人才老干部基础信息,做到情况清、底子明,建立“银发人才库”。组织银发人才在老党员之家召开座谈会,围绕全面推进现代化幸福蚌埠建设开展建言献策,并引导广大“五老”同志和夕阳红宣讲团深入乡村开展农技推广、理论宣讲,形成了一批调研成果。以禹会区单修河为代表的30多名老党员主动下沉社区,为辖区居民提供人民调解、政策解答、未成年人保护等服务,调解成功率和群众满意度均为100%。
(三)资源共享嵌入建设。注重统筹“一室多用”,采取嵌入式建设,避免重复浪费。通过科学制定建设规划,要求各县区、市直单位、镇(街道)、村(社区)在建设老党员之家时,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党建文化阵地、文体活动场所,整合人员、场地、设备资源,共建共享,融合发展。广大离退休干部党员可免费来阵地开展学习阅读、理论宣传、体育锻炼等各类活动,共享功能齐全的阵地资源。例如,怀远县检察院在原有党建阵地上打造老党员之家,举办干警荣誉退休仪式,集中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老同志重温入党誓词等。市老年康复医院休养中心在本单位党员活动室成立的老党员之家,以郑秀萍为核心的老党员主要帮助失能、半失能老人在康复期重建、恢复身体功能,开展各种娱乐活动,精心护理老同志享受美好幸福晚年。
(四)互联互通激发活力。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发挥老党员之家优势,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积极团结凝聚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党员和涉老协会会员,开展增添正能量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去年至今,市老年大学组织老党员进社区开展“银耀珠城 初心向党”文艺演出,组织“红色文艺轻骑队”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养中心开展慰问演出、戏曲进校园等20余场。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组织夕阳红宣讲团走进蚌山区南山社区等市辖四个行政区社区,开展以“涵养家国情怀 凝聚奋进力量”为主题的夕阳红大讲堂微宣讲活动,精选“学习二十大 助力新征程”获奖优秀书画摄影作品100余件,在市老年康复医院休养中心和社区开展书画巡展,辐射市民近万人。
三、存在问题
(一)基层阵地建设不均衡。各县(区)各单位对离退休干部党建活动阵地的工作认知和推进力度不同。通过问卷统计,虽然大部分都有意愿主动打造“老党员之家”,但普遍存在软硬件条件简陋,场所面积较小、档次水平较低、功能布局不全,例如乡镇多数场所属于党支部、村委会等业务兼容共用,没有预约渠道,“错峰”使用存在难度;仍有60%以上的老党员活动场所未能配备智能化适老化设施设备,如空调、电梯、电脑、液晶电视、投影仪等;缺少最新书籍报刊,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党员学习要求。
(二)阵地管理维护不及时。市级依托老干部活动中心或者老年大学工作人员服务管理,基层多数则由热心老党员自我服务管理。有的党建阵地在检查验收时会去使用维护,但等到各项考核验收通过之后,“党建阵地”就变成“边缘角落”了,没有资金投入、配套人员、措施保障其正常运转,存在“重建设、轻管理,有阵地、无活动”的现象。常态化的管理维护制度“空白”,造成离退休干部党员开展文体活动和志愿服务受限,不能有“家”更有为,更好地发挥深层次作用。
(三)阵地建设特色不明显。部分基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所属上级党组织统筹谋划能力不强,建设理念陈旧,机械式复制粘贴“党建墙”,建设内容没有突出中央、省委关于新时代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部署要求,体现党对老干部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怀关爱,缺少主题鲜明的行业特点,缺少朴素亲民、接地气的“红色元素”“老龄元素”,不能让老党员产生强烈的身份认同感、荣誉感、幸福感,没有彰显党建与业务互融共促的特色。
(四)组织生活开展不规范。随着离退休干部党员年龄增长,身体行动力、大脑记忆力逐日衰退,对新媒体又掌握不熟练,与组织联系不紧密,参加学习时效性有所降低。有的随子女居住在外地、“候鸟式”迁居养老,流出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信息交互不畅,不能就地就近就便开展党内组织生活,“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等存在人员不齐、走形式的现象,降低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影响了党支部工作的规范运行。
(五)党员活动模式不更新。当前,部分基层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形式上内容上都是沿用以往的老套路、老办法,不够鲜活,缺乏时代气息,有的只开展固定动作,多局限于“念念文件读读报,照本宣科作报告”等你说我听的单向灌输教育,没有结合各自支部的实际、拓展党员活动有效载体和满足老党员“动”“静”结合、走出去看一看的“沉浸式”需求,缺少“人气”和活力,老党员感觉提不起兴趣。
四、对策建议
(一)凝聚思想共识,保障规范运行。一是构建大党建思维。将老党员之家建设纳入基层党组织重点工作计划,统一经费来源,探索资金奖补。以“确保每个离退休干部党组织都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每名离退休干部党员都能过上规范化组织生活”为目标,推进融入各级党群服务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各单位离退休干部活动室,形成“10+x”党建矩阵。配备助老活动设施,规划户外场地,着力推动市、区(县)、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全覆盖党建共享活动阵地网络。将老党员之家建设与“六好”离退休干部职工示范党支部创建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作为示范党支部创建的必备条件,锻造党建统领、齐头并进的大党建“朋友圈”。二是落实“双向共管”机制。全面开展流动党员排查,建立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台账。密切离退休干部党员所属党组织和流动社区党组织联系,实行“双向共管”,着力破解“去向难掌握、管理难到位、教育难跟进、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问题,推动三县住蚌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主动到社区报到,积极融入社区党建工作,支持鼓励他们在服务群众中“挑担子、唱主角”,彰显异地老党员作为风采。三是配齐阵地联络员。综合运用社会资源和涉老政策,选优配齐既熟悉党务知识又掌握老龄群体需求的阵地联络员。开展业务培训,配备《蚌埠市离退休干部服务手册》《蚌埠市离退休干部工作业务手册》,通过他们将党建内容、理论学习、待遇落实等送至活动阵地,保障老党员之家规范运行。
(二)明确功能定位,坚持“多向服务”。老党员之家是既服务老党员,又为老党员服务社会和群众、增添正能量提供便利的“多向服务站”。一是纳入养老体系。联合民政部门和社工机构,将老党员之家与社区养老体系相结合,融入“15分钟养老圈”,广泛征求老同志在健康养生、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服务需求,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广大离退休老同志享受居“家”社区一站式服务。二是健全互助帮扶。倡导党性观念强、身体状况好、奉献精神足的老党员组成志愿服务队,建立“老帮老”结对帮扶名单,鼓励实行“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让年龄轻、身体好的老党员帮助高龄体弱、家庭困难的老党员,采取送学上门、帮扶上门等方式,努力形成“生活有人问、生病有人理、困难有人帮”的党内关爱氛围。三是开展“四送”活动。按照“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引导离退休干部党员主动亮身份、作表率、树形象、献余热,常态化组织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农技推广等进社区、进养老院、进军休所、进学校、进军营、进帮扶村等形式多样服务社会的系列正能量活动,丰富基层文化生活,让银发生辉。
(三)营造政治氛围,打造特色品牌。一是凸显红色领航。利用蚌埠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教育资源,增强老党员之家的红色底蕴和文化内涵。充分利用门厅、长廊、走廊等空间,打造党的光辉历程和蚌埠党史宣传长廊,植入红色元素,传承红色基因,真正使老党员之家成为彰显红色气质、凝聚信仰力量、服务党员群众的“红色矩阵”。二是注入老干老龄元素。上墙上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论述、展现新时代老党员老干部向上向善风貌的故事图文、活动剪影和时势书籍,让离退休干部近悦远来领略老干文化和老龄风采,为普通老年群众发挥先锋模范引领作用,充分树立老干部老党员和老年群众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三是打造特色样板。结合各个老党员之家实际,推进特色鲜明的工作项目支撑,逐步形成“一家一特色,一家一品牌”的特色化、多元化、区域化发展格局,绘就“银耀珠城”党建品牌“风景图”,吸引跨社区、跨乡镇、跨市县区的老党员、老年人前来参加活动。
(四)完善工作制度,提供个性定制。一是创新服务模式。多渠道征求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党员的活动需求,不断完善预约登记、限时办结、挂钩联系等日常管理制度,在服务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日常组织生活的基础上,建立起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点单”、老党员之家“定制”的工作模式。二是畅通预约渠道。探索建立“线上”+“线下”预约渠道,提供预约服务,提高利用效能。充分利用微信联络群和离退休干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建立互动平台,推进服务形式智慧化,实现线上“有互联”,线下“有互动”。三是坚持试点带动。以首批市级老党员之家中的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为试点,面向全市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开放预约,深化“党建基地+”服务模式,坚持每年举办3-5场示范“主题党日”活动,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排列组合,分类编印活动方案,定制特色环节,满足不同行业单位、不同兴趣爱好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个性化活动需求,打造独具特色的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党性教育和党建活动载体,为全市推广提供示范标杆和有益借鉴。
(五)强化宣传激励,扩大阵地影响。一是培育先进典型。结合全国、全省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全省、全市“正能量活动之星”评选等,大力加强“老党员之家”中的老党员先进典型挖掘、培养、选树,全面调动离退休干部发挥余热、继续奉献的积极性。二是归类汇编资料。将助困济贫、开展文体活动、主题党日活动的图像影音资料归类整理,汇编一批发挥作用典型案例,提升发挥作用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制作全市“老党员之家”导航图(含党建共享阵地清单),让离退休干部一图知晓、一图咨询、一图到达共享活动地点。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运用信息化手段,依托中央省市离退休干部网站、微信、抖音等新媒体云矩阵,建立宣传推荐“一键统发”机制,合力提升提升“老党员之家”典型事迹传播率、转发率、评论率和点赞率,在更大空间展示离退休干部良好形象,增加他们的荣誉感和价值感。
(市老干部活动中心 单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