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老干部局积极探索离退休干部党建融合发展新模式,在全市推行“低龄存时间、高龄取服务”“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有效破解养老资源短缺难题,助力重塑“远亲不如近邻”的社区温情,成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

加强组织领导,筑牢基层堡垒。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资源整合与组织动员中的核心作用,建立“街道—社区—网格—楼栋—党员”五级党建体系,明确各级党组织在养老服务中的职责,组织党员、志愿者定期开展“敲门入户”行动,精准掌握高龄老人服务需求,为服务奠定坚实基础。链接社会资源,注入银发力量。积极整合组织、社工、民政等部门政策资源,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爱心机构提供物资等支持,通过官方媒体、社区视频号及小区走访宣传互助理念,摸排低龄老人身体状况、特长等信息,建立400余人的“人才库”,组建“银发帮帮团”“虹号桑榆守护队”等志愿团体,与独居老人建立“一对一结对”机制,形成党委领导、部门联动、社区互助、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强化数字赋能,搭建智慧平台。线上开发“智慧社区・时间银行”微信小程序,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枢纽进行“老人点单、平台派单、志愿者接单、系统计分”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实现高龄“点单”与低龄“接单”网络化,服务响应效率提升70%,极大提升服务效能。
健全机制保障,优化积分管理。市委老干部局印发《关于全面推广“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模式的通知》,明确了“时间银行”的服务主体、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提出了五大重点任务;蚌山区在实践中制定《时间与积分管理办法和兑换细则》,构建了“服务—积分—兑换”运行架构,设立积分评定小组,定期对服务项目、服务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服务质量和积分管理的公正性、透明性。规范标准流程,注重服务质量。针对助餐、陪护、代办等6类基础性服务内容,制定统一的服务清单、操作手册、服务标准和考核标准,定期组织专业培训传授养老护理、心理疏导等专业技能,引导家政服务人员、养老机构从业者、持证社工参与志愿服务,邀请志愿服务协会、社工机构等提供专业化服务。实现多场景兑换,强化正向激励。时间银行存储的时间,可兑换成积分在积分超市换取各类用品,或置换未来养老照护时长,也可兑换自己所需要的理发、家政、助餐等各项服务,还可依据服务的时限和反馈的满意度通过每年社区年底的评优评先,正向激励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主动亮明身份,彰显银发担当。推广“荣退+报到”,启动“银龄行动·银发先锋进社区”,多措并举引导新退休干部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银发志愿服务队。去年,已在全市各县区推广“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29个社区的4000余名老同志参与助力基层治理的志愿服务活动,“以老助老、互助养老”的基层治理新实践已逐渐蔚然成风。化解矛盾纠纷,维护邻里关系。激励低龄老人主动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等社会基层治理工作,拓展实施“暖心送蔬菜”“快乐健身”“3Q调解室”等服务活动,全方位满足老人的生活和精神需求。据统计,自2024年1月“时间银行”微信小程序上线以来,试点社区“民声呼应”12345热线投诉等同比减少55%,信访总量同比下降56.54%,矛盾纠纷同比下降60%,群众满意度97.5%。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为城区互助养老与基层治理融合提供了“创新方案”,实施以来,先后接待了省委社工部、省委老干部局等十余家省、市单位多次调研观摩,人民网、安徽经济网、安徽新闻联播等媒体平台专题报道。该模式被纳入省委社工部社会工作典型案例,获评2024年度蚌埠市改革创新奖。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