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持续拓展老年教育办学形式与内涵,根据国家以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蚌埠市老年大学开发多样化的主题研学活动,提升老年学员学习体验,满足老年群体多元化、品质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推动蚌埠老年教育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打造“主题+模块”课程体系。市老年大学成立调研专班,统筹蚌埠区域内文化旅游资源,按照珠城烽火、淮畔古韵、康养胜境、淮风楚韵、龙兴之地等主题内容和目标设计旅游线路,开发5条精品游学线路(如“珠城烽火 红色溯源”“禹会诸侯 淮畔古韵”“山水毓秀 康养胜境”等),每条线路按“30%理论预习+50%现场教学+20%成果转化”的模块设计。在首场“珠城烽火 红色溯源”游学活动中,通过史料研读、沉浸体验等形式,帮助老年学员重温峥嵘岁月、强化国家认同,激发其作为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传承者的使命感,让老年学员在回溯英雄足迹、感悟精神力量的过程中,实现“学史明志、以史润心、借史励行”的多元目标。
构建“共建+协同”联动机制。与市文旅体局共建“老年游学基地”12个,联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蚌埠市中医院等3家三甲医院开发“适老化康养课程包”(含血压管理、老年人慢性病防治等内容),与5家正规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保障行程安全,吸纳20名非遗传承人、景区讲解员等担任校外导师,形成“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效益共赢”的合作模式。
实施“精细+安全”组织管理。针对老年群体特点,实行“小批量、慢节奏”组团(每期不超过50人),行程中每天安排1.5小时午休和健康监测;配备“1名系主任+1名医护人员+1名专业导师”的服务团队,制定专项应急预案,针对突发疾病(如心脏病、低血糖等)、走失、意外伤害等常见情况,细化应急响应流程,明确医疗救助联络、家属沟通、现场处置等各环节责任分工。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及合作机构开展应急演练,提升面对突发状况时的迅速响应及科学处置能力,确保游学活动安全无事故。
创新“成果+激励”评价方式。建立“游学档案”,通过“作品展示(如摄影、诗歌、散文等)、心得分享会、社区实践”等形式呈现学习成果,评选“游学之星”并给予学分奖励;联合社区开设“游学成果进社区”公益活动,鼓励学员将所学技能(如非遗技艺、养生知识)向邻里传授,形成“学用转化”的良性循环。
推动“公益+持续”资源整合。深化与优质景区、特色民宿、文旅企业的战略合作,联合设计推出“银发游学优惠套餐”——套餐涵盖景区门票折扣、餐费优惠、交通接驳补贴等多重福利,既保留游学线路的文化内涵与体验价值,又通过规模化合作大幅降低老年群体的参与成本。统筹建立动态更新的“老年游学资源库”,整合文旅场馆、康养基地等多元资源信息,设置专人负责定期评估线路热度、优化行程设计,并持续吸纳新资源、拓展新场景,形成“线路定期优化、资源持续扩容”的长效机制。
蚌埠市老年大学“游学养”教学模式,通过打破空间界限、整合多方资源、细化服务管理,有效实现“学习、旅游、康养”的深度融合。这一全新模式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感,促进了文旅资源、康养设施等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激活了“银发经济”潜力。以实际行动助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注入活力。